
一、政策评价形式
专题座谈会
二、组织实施单位
泰安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
三、时间地点
2023年11月15日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一楼西会议室组织开展
四、参与人员
山东科技大学 宋庆军副教授
山东农业大学 王 敏
泰山学院 刘 鹏
中康国创先进印染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柳永杰
力博重工力博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常 欣
山东聚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魏 娟
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崔海英
山东鲁普科技有限公司 孙欣欣
泰盈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于 安
山东泰尚黄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曹丙棣
葆春堂药业 张丽丽
漱玉药业 夏继东
平安药业 宋林林
五、政策评价现场图片
六、政策评价结果
(一)政策实施情况及取得成效
《泰安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泰政办字〔2022〕22号,以下简称《规划》)是泰安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奋力开创知识产权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举措,于2022年5月印发实施。《规划》实施以来,泰安市市场监管局按照知识产权强国、强省和强市建设的目标要求,不断强化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标准保护、高水平服务,《规划》所确定的主要目标进展情况良好,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全市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阶段性新成效。
一是知识产权创造实现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6月底,全市有效注册商标量7.37万件,比“十三五”末增长54.99%;中国驰名商标55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58件。截至6月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398件,较“十三五”末(2482件)增长77%;全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2.67件,比“十三五”末增长1.22件,完成预期目标的74%。今年1-9月份,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1052件,同比增长41.2%,增幅居全省第1位。
二是知识产权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委、市政府对知识产权工作高度重视。今年以来,市委书记杨洪涛,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兰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泮英,副市长刘峰梅等多次听取知识产权工作情况汇报,并批示肯定知识产权工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知识产权工作。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市政府理论学习中心组分别专题学习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文件;市政府召开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会议,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并讲话,安排部署知识产权工作。市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总职能,定期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专题会议等,印发《全市知识产权工作情况的通报》《知识产权工作推进计划》《泰安市关于对知识产权(专利)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等政策文件,细化职责分工,顺畅沟通机制,强化宣传报道,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三是知识产权政策体系更加完善。2023年,市政府1号文件印发《关于加强高价值专利培育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奖励等项目的扶持力度。《规划》实施以来,获省高价值专利培育综合奖补资金1820万元,投入市级资金1000多万,有力保障了知识产权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四是知识产权赋能助企成效明显。围绕企业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提升,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培育,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规划》实施以来,新评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6家,实现我市示范企业零的突破,新评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9家,全市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达到34家。企业专利导航工作深入推进,开展省级专利导航项目7项,市级专利导航项目8项,泰安市知识产权协会被确定为首批山东省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山东农业大学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网点,为全省2个被批准的公共信息服务网点之一。全市2个单位入选山东省第二批专利技术转移转化试点项目,获得150万省级资金支持。泰安华鲁锻压机床有限公司入选山东省专利转化专项计划项目,获得100万省级资金支持。“泰山茶”“楼德煎饼”“龙廷丹参”“肥城(桃)”入选山东省重点地理标志保护清单。全市获中国专利奖4项,山东省专利奖5项,评选奖励泰安市专利奖22项。山东农业大学陈学森教授获得山东省优秀发明家称号。
五是形成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格局。聚焦企业、社会反映强烈的知识产权举证难、周期长、维权成本高等问题,积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网络体系,实现从单点作战向立体化保护转变。开展覆盖专利、商标、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商业秘密、著作权、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海关保护等各领域的专项行动,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查办知识产权案件378件,其中商标案件302件、假冒专利案件76件。简化办案程序,一般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平均18个工作日办结,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60日内办结。建立诉调对接、仲裁调解对接、行政执法与调解对接及多部门会商协作机制,组建人民调解员专家库,与人民法院对接,实现了调解案件的网上转办;成立泰安市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整合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资源,构建融合式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模式。市、县、乡非诉调解网络全覆盖,成功调解知识产权案件499件。设立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山东分中心泰安工作站,帮助多家社会组织完成了知识产权涉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形成指导案例。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同保护格局基本形成。我市被确定为第一批省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建设工作试点市,典型经验做法《山东泰安建立行政裁决三级联动处置机制》,被司法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发文全国推广。成功承办全国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交流会,泰安市作典型发言。
六是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围绕我市重点领域和13个产业链,出台《知识产权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实施方案》,建设全市13个重点产业链专利信息数据库;向产业链派驻专员、联络员;把链主企业作为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培育的重点,开展“一对一”精准指导服务;每季度开展一次产业专利发展情况分析,主动为产业和企业优化专利布局,引领创新发展。持续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与12家银行签订“知识产权赋能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打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组合拳”,多层次多类型组织开展银企对接、业务培训。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开展专利权质押登记134项,同比增长45.65%;质押金额10.06亿元,同比增长30.90%。质押专利1023件,同比增长57.63%,其中,发明专利162件,同比增长58.82%。
七是知识产权文化环境更加优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宣传活动,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知识产权文化意识。开展知识产权大讲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次邀请知识产权专家,围绕“高价值专利培育和挖掘”等进行专题培训。联合市委党校举办多期知识产权专题讲座,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国有企业负责人等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培训。《中国市场监管报》《中国知识产权报》多次刊发泰安知识产权工作经验做法。《融入式宣传知识产权 大力培育创新文化》案例,获评山东省市场监管系统“2023年第一批十大创新工作优秀案例”和首届泰安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项目创新奖。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泰安市知识产权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先进市相比,与知识产权事业的快速发展形势和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和不足。
一是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泰安市发明专利的数量和质量实现了快速提升,但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与全省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二是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和高端服务人才缺乏。泰安市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规模小,知名品牌服务机构缺乏,知识产权评估、诉讼咨询、执法维权高端人才匮乏。三是高校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地专利技术信息沟通,知识产权转化渠道不畅、机制不活。
(三)整改措施
一是深化提升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推进实施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加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的指导培育力度,着力在专利申请、专利授权和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上取得突破。同时,注重知识产权运用效益,鼓励知识产权许可与转让。健全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管理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二是加大知识产权宣传普及。积极探索知识产权教育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运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宣传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使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都能够了解、掌握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懂得相关知识产权的确权程序和保护途径,强化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三是构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筹建泰安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运用“互联网+”手段,进一步完善全市知识产权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及时解读国家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新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通报典型案例和维权动态,提供咨询服务,快速受理、收集权利人的投诉举报、保护需求和维权困难,及时准确处置侵权违法案件线索。
四是加强执法培训。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培育一支精于执法、善于服务的专业化知识产权执法队伍。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业务培训,建设一支力量充足、专业精干的知识产权执法队伍。严格规范履职,进一步提升全系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
(四)政策评价运用情况
市市场监管局将以此次评价为契机,认真吸纳专家和企事业单位的意见建议,强化跟踪问效,结合国务院办公厅《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进一步细化措施,打通知识产权转化关键堵点,激发运用内生动力,大力推进专利产业化,加快专利价值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