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简介
水泥:加水搅和成塑性浆体,能胶结砂、石等材料并能在空气和水中硬化的粉状水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用水泥制成的砂浆或混凝土,坚固耐久,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
二、产品分类
水泥按用途及性能分为:
1.通用水泥: 一般土木建筑工程通常采用的水泥。通用水泥主要是指:GB 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中规定的六大类水泥,即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2.专用水泥:专门用途的水泥。如:油井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等。
3.特性水泥:某种性能比较突出的水泥。如:快硬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膨胀硫铝酸盐水泥。
水泥按其主要水硬性物质名称分为:
1.硅酸盐水泥即国外通称的波特兰水泥;
2.铝酸盐水泥;
3.硫铝酸盐水泥;
4.铁铝酸盐水泥;
5.氟铝酸盐水泥;
6. 以火山灰或潜在水硬性材料及其他活性材料为主要组分的水泥。
三、关键指标
市场上常见的水泥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及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六大类,也是就我们常说的六大通用水泥。这些产品占到市场的90%以上。
1.安定性。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是否均匀的性质称为水泥安定性。造成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泥熟料中的f-CaO(游离氧化钙)(或者还有少量MgO、SO3)过多。以上三种氧化物水化速度非常缓慢,在混凝土凝固后,遇水后仍进行水化,并伴随一定的体积膨胀,从而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巨大的膨胀应力,致使混凝土的强度急剧下降。当膨胀应力超过混凝土的强度极限时,就会引起混凝土的开裂和损坏。
安定性不合格的危害是明显的,如在砌体部位上,轻者砂灰变酥,砂浆达不到设计强度,重者砂浆几乎没有强度。在装饰工程上:轻者装饰层无强度、起皮、开裂、掉砂、起泡等,重者抹灰层出现大面积脱落、掉皮,或因经不起风雨的冲刷而在短期内毁坏。在混凝土工程上,浇筑后凝结缓慢、无强度,随后便在构件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裂纹。尤其是位于承重部位的阳台、梁、挑檐板、雨篷等,拆除模板的同时就可能发生断裂或损坏。
2.烧失量。烧失量是指水泥经高温灼烧处理后的质量损失率。它主要由水泥中未煅烧组分产生,如未烧透的生料、石膏带入的杂质、掺合料及存放过程中的风化等。由于混合材料便宜,因此,不合格产品大多掺入混合材料过多,造成烧失量超标,从而影响水泥的结构质密性,轻微表现就是水泥地墙表面起粉等现象。
3.氯离子。氯离子主要是企业为了提高粉磨效率,优化水泥颗粒组成,加入过量助磨剂,这种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引起水泥混凝土中的氯离子锈蚀钢筋,从而导致混凝土开裂破坏,严重的会造成建筑物坍塌及人员伤亡的重大安全事故。
4.凝结时间。水泥凝结过程分初凝和终凝两个阶段:从加水开始至净浆开始失去塑性为水泥初凝阶段;这段时间称为初凝时间,从加水至浆体完全失去可塑性为水泥终凝阶段,这段时间称为终凝时间。
水泥的凝结时间对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的施工有重要的意义。初凝时间不宜过短,以便施工时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混凝土和砂浆拌合物的运输、浇捣或砌筑等操作;终凝时间不宜过长,是为了使混凝土和砂浆在浇捣或砌筑完毕后能尽快凝结硬化,以利于下一道工序的及早进行。
5.强度。水泥强度一般是指水泥胶砂试件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外力。根据外力作用形式的不同,把水泥强度分为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
影响水泥强度的因素很多,除了熟料的矿物组成、煅烧好坏、冷却的速度、细度等外,还有环境温度、湿度及贮存的时间、条件等,另外还与混合材掺加量有关。如果强度不合格水泥用到构件上,可能使构件达不到规定设计要求,影响建筑物安全使用性能,严重时可能造成建筑物倒塌。
6.混合材。掺入到水泥中的人工或天然矿物材料称为混合材料。混合材料分为活性材料和非活性材料。活性混合材料的种类有:粒化高炉矿渣(矿渣粉)、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粉煤灰;常用的非活性混合材料的种类主要有活性指标低于GB/T 203、GB/T 18046、GB/T 1596、GB/T 2847标准要求的粒化高炉矿渣、粒化高炉矿渣粉、粉煤灰、火山灰质混合材,石灰石(Al2O3≤2.5%)和砂岩。GB 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中5.1组分 表1中明确规定了各种水泥的混合材掺加数量和种类,掺加适量的混合材可以降低水泥成本、有效综合利用、改善水泥的物理性能。但掺入过量的混合材会导致水泥产品强度偏低,给工程施工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7.袋重。现在不少企业已经采取散装出厂,但大部分水泥生产企业依然采用袋装出厂,GB 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中10.1包装 规定:袋装水泥每袋净含量为50kg,且应不少于标志质量的99%;随机抽取20袋总质量(含包装袋)应不少于1000kg。袋重不合格,一是某些企业生产者、管理者法律意识淡薄,思想上不够重视,把关不严,使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漏洞,致使水泥缺斤少两;二是水泥生产企业为节约成本,使用了价格较低的无复膜塑编水泥包装袋,造成水泥“跑、冒、喷、漏”的现象非常严重,而且漏灰量不能有效控制,造成水泥袋重不稳定;三是故意缺斤少两,利用偏差牟取利润等。
水泥袋重不合格的危害一是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给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二是袋装水泥在使用过程中,用户一般是以袋为计量单位进行混凝土的配比,水泥袋重不足会影响到混凝土的配合比,引起混凝土强度等性能下降,导致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三是造成水泥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有些企业故意控制水泥袋重,缺斤少两,然后以低价进行销售,扰乱水泥市场价格,给那些按标准进行生产的企业带来冲击,造成不公平竞争。
注:混合材和袋重是非技术要求指标,但对水泥使用性能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四、选购提示
近年来,经常有用户对水泥质量进行投诉,有很多是自己盖房的农村消费者,往往因为缺乏一些专业常识,而使送检样品失去了公正性或超过有效期,从而无法使自己的损失得到应有的赔偿。
水泥作为一种商品有它的特殊性,很难凭感观对它的产品质量进行评价,有的消费者认为可以从水泥的颜色上来判断,这是错误的。水泥的质量主要是由熟料的质量来决定,水泥的颜色与水泥的内在质量没有直接关系,所以不能盲目地用水泥颜色来判断水泥质量的好坏。
当发现水泥安定性不良时,应立即送检验部门进行检验。因为影响水泥安定性的主要因素是游离氧化钙,游离氧化钙含量超过一定数量时会造成水泥的安定性不良,致使水泥遭到破坏,但是水泥在放置过程中,游离氧化钙会逐渐消解,其含量会逐渐降低,如不及时送检,水泥会因为自身的消解使送检样品成为合格品,从而失去了有力的证据,蒙受损失。
因此,为了避免产生质量纠纷,互相推卸责任,消费者购买水泥时,要按标准要求严格执行交货与验收手续。